旅游綠皮書:2021-2022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03-16 12:56來源: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2022年3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在京發布了《旅游綠皮書:2021~2022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 該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組織編撰的第二十本旅游發展年度報告。全書圍繞“旅游新發展格局”這一主題,通過一篇主報告和二十余篇專題報告,對2021~2022年中國旅游發展進行了透視和前瞻。 2021年,全球經濟在疫情影響下呈現非平衡復蘇態勢,全球旅游市場復蘇緩慢且根基不穩。中國經濟和社會政策為結構調整提供了支撐,旅游業正在加速形成新格局:旅游融入“十四五”綜合發展布局,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引導旅游安全健康發展,供給與需求雙向調整推進旅游堅韌復蘇,數字經濟創新激發行業發展新動能,多業態融合助推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紅色旅游著力凸顯歷史和社會價值。2022年,旅游業應從更好適應旅游市場供求變化趨勢、推進旅游相關政策和指引的實施、發揮優勢領域的帶動和引領作用、借力重大事件助推旅游融合發展等方面把握行業復蘇的新形勢和新契機?!笆奈濉睍r期,凝聚市場信心、拓寬產業融合路徑、做強科技賦能、國家項目牽引、堅持旅游為民是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圍繞“旅游新發展格局”這一年度主題,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分析,具體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如何以新發展理念構建旅游新發展格局,如何推進旅游業綠色低碳轉型,如何把握科技革命的契機,如何通過新的營銷方式在逆境中探尋發展之路等。二是在新的發展格局下,京張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浙江、上海等地在冰雪旅游、城市旅游、共同富裕、博物館旅游等方面已經或即將采取哪些創新舉措。三是在新的發展環境下,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區、旅游上市公司等呈現哪些新的發展趨勢。作為“旅游綠皮書”的傳統優勢板塊,國內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港澳臺旅游等報告則為讀者了解相關市場發展提供了翔實數據和系統分析。 數字經濟創新激發旅游行業發展新動能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在旅游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數字技術廣泛而深入的應用正在成為旅游業產品和公共服務賦能的重要支柱。其中,旅游市場主體積極探索數字技術服務于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可能路徑,旅游行業組織發揮聯結市場供需的紐帶作用以助推智慧旅游發展,旅游公共部門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破解“數字鴻溝”以實現旅游便民惠民。 從市場主體作用來看,數字技術既為旅游市場需求滿足提供了底層支撐,又是產品、服務和體驗創新的集中體現。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在線旅游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模在2021年實現部分恢復性增長,約達1.3萬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29.6%。其中,機票和火車票成為在線出行的兩個最大細分市場,分別占在線出行市場交易規模的53%和43%,預計2021年機票和火車票的在線化率將分別提升至89%和80%左右。從具體產品形態來看,2021年4月,中國旅游協會在全國范圍內重啟“中國服務”旅游產品創意案例收集工作,并于2021年7月啟動年度智慧旅游優秀案例征集活動,智慧旅游景區建設、智慧旅游服務平臺運營、數字技術的應用提升旅游適老化水平等成為突出亮點。特別是杭州“數字經濟旅游十景”在線預約平臺啟用,參訪預約功能先后向團隊、散客開通,使數字經濟旅游目的地與文化研學、商旅會展市場深度融合,為游客帶來全屋智能家居、車路協同技術、AR實景智慧景區等體驗創新。 從政府作用來看,行業引導和公共服務是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一方面,人才支撐是強化智慧旅游發展的關鍵。文化和旅游部舉辦2021年全國智慧旅游培訓班,通過集中講授、問答互動、分組研討、訪談交流、經驗分享、現場教學等形式,就智慧旅游內涵和實現路徑、智慧旅游理念和實踐、沉浸式文旅產品打造等專題內容進行授課。另一方面,關注特定群體從數字經濟中受益的普惠性是政府作用的重要體現。2021年,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通過發展智慧旅游提高適老化程度,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在全國范圍內征集了一批發展智慧旅游提高適老化程度的示范案例。創新“智慧助老”服務模式,讓老年人深切感受到更智能、更舒適、更便捷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成為未來的工作重點之一。 旅游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在將碳達峰納入新發展格局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背景下,隨著《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印發實施,旅游日益成為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轉型的重要抓手。 2021年,旅游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頂層設計,針對城鄉綠色發展路徑做出統一政策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一方面,實施城市功能完善工程,改善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設施,推動發展城市新業態、新功能,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另一方面,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鄉村文化、旅游、休閑、民宿、健康養老、傳統手工藝等新業態,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此外,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農業綠色發展、提高服務業綠色發展水平,有序發展出行、住宿等領域共享經濟,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 2021年,旅游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更加強調重點領域、重點對象的保護與開發協調。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中央財政設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獎補資金,以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和世界級歷史文化旅游目的地為發展目標,建設一批展現黃河文化的標志性旅游目的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此外,國務院先后批復同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國家公園,并通過召開聯席會議等形式部署國家公園建設重點工作。國家公園在為重要自然生態系統提供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的同時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綜合功能。 構建旅游新發展格局應關注三大著力點 應以構建縣域中的全域旅游示范區、提升入境旅游競爭力和發揮鄉村旅游的社會效用等為重要依托和發展重點,服務國家戰略發展需求,運用新發展理念而構建旅游新發展格局。 1. 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為著力點,構建縣域旅游新發展格局 縣域旅游發展對我國旅游發展空間格局至關重要。首先,縣域是旅游資源的重要承載地,我國主要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基本上分布在縣域范圍;其次,縣域是我國國內旅游和部分入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也是實現和推動多種旅游類型發展的主要空間;最后,縣域是旅游化發展方式的最佳實踐地,通過發展旅游可以有效帶動縣域社會經濟發展。 當前,縣域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蘊藏著巨大的旅游需求。然而,縣域旅游發展從供給側角度看具有較大短板,存在較為突出的旅游供給與旅游需求不充分、不協調現象。在我國,大多數縣域政府在旅游發展理念認識、旅游經濟聯系、旅游產業體系、旅游服務水平、旅游管理能力、旅游空間形態、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與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國亟須從縣域空間點和旅游供給側進行突破和發力,改變縣域旅游供給不充分現象,以適應我國大眾旅游發展和構建旅游新發展格局的目標要求。我國歷史發展經驗表明,無論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還是旅游發展、擴大內需,縣域經濟都是關鍵。只有將縣域旅游經濟做大做強,我國旅游發展的綜合競爭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只有不斷完善縣域旅游產業供給體系,我國整體的旅游產業體系才能完整,從而更好地發揮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推動縣域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是一個重要的著力點。近兩年,文化和旅游部通過全國縣域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極大地調動了各地發展旅游的積極性。通過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標準的有效引導,縣域范圍的旅游發展環境得以有效改善,旅游產業得以充分發展,旅游服務質量得以全面提升。與此同時,縣域旅游空間形態不斷多樣化、旅游產品不斷豐富、旅游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旅游供給與需求的適配性不斷增強,旅游人才隊伍也在不斷壯大,而且縣域旅游對整體社會經濟的貢獻力和對相關產業的拉動力也在不斷增強,已初步形成了縣域旅游發展的新格局。因此,在新發展階段,我國應全面總結全域旅游示范經驗,并提升全域旅游發展質量,不斷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向高質量和高標準發展,全面構建縣域旅游新發展格局。 2. 以國際級旅游城市建設為基點,構建入境旅游新發展格局 在旅游新發展階段,全力提升入境旅游發展水平,是構建旅游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入境旅游規模性增長,不僅是我國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評價指標,也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環節。因此,我國應站在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發展新高度,科學而全面地認識入境旅游發展在建設文化強國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意義。通過旅游出行自由化、旅游活動便利化、旅游形態多樣化以及旅游高質量發展等制度、技術和管理層面的不斷創新,全面推動入境旅游持續快速增長。 由各國旅游發展的成功經驗可知,推動入境旅游發展與世界旅游城市建設密不可分。無論是點線旅游方式還是板塊旅游方式,入境旅游的運行和發展都是以享有國際盛名的旅游城市為核心的。法國如果沒有巴黎這個世界級旅游城市作為支撐,不可能成為國際入境旅游大國;美國如果沒有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國際級旅游城市作為支撐,也很難成為入境旅游大國。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各國都不約而同地將建設國際級旅游城市作為推動入境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基點,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國際旅游競爭力和影響力。因此,我國也應以國際級旅游城市建設為基點,并以此來構建入境旅游新發展格局。 我國入境旅游的起步發展也是以城市為基點的,當時我國以北京、上海、西安、桂林和廣州等五個城市為依托,形成了主要的入境旅游線路產品,并支撐了中國入境旅游30多年的發展。進入旅游新發展階段,我國應根據不同城市的經濟特點、文化特色、歷史遺產、城市品質、產業結構等特征,并結合城市管轄區所擁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建立國際級旅游城市的評價標準,通過標準引導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的旅游城市。與此同時,我國還應在出游自由化、旅游便利化和服務正面清單等方面予以特殊政策支持,以此來推動我國入境旅游持續發展,并構建入境旅游新發展格局。 3. 以鄉村民宿發展為重心,構建城鄉旅游一體化新發展格局 我國國內旅游的發展歷程表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我國旅游形態中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旅游類型,也是對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最大的旅游形態。從服務國家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而言,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是破解我國改革和發展難題的一個關鍵環節。面對改革和發展中的貧富差距、城鄉二元結構、三農問題、農村宅基地商業化使用、農村土地流轉等難題,我國可通過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實踐使其得以有效解決。同時,鄉村旅游還是共享經濟的重要體現。因此在新發展階段,我國應運用全新的發展理念,將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作為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其視為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的一個重要旅游形態,全力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以此來構建城鄉旅游一體化新發展格局。 鄉村旅游形態從農家樂演化為鄉村民宿,標志著我國鄉村旅游已發生重大轉型,這種轉型不僅體現在旅游形態方面,更表現在鄉村旅游治理和旅游市場經營主體方面。大量研究結論表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核心是經濟認同、文化認同和社會認同,而鄉村民宿可以有機結合這三種認同方式,并形成城市居民與鄉村居民認同的統一。鄉村民宿經過旅游化和藝術化改造后,其鄉村文化藝術品位不斷提升,城市居民將逐漸改變對鄉村旅游低層次、低品位和低地位的固有認知。相反,鄉村旅游還會成為體現社會地位和文化品位的重要旅游形態,并受到大量中產階層人群的青睞?;卩l村民宿旅游形態的不斷升級和發展,大量有知識的青年開始回鄉創業,大量藝術家、企業家開始到廣闊的農村實現自己的理想,該群體會組成現代意義上的鄉賢群體,并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人才基礎。 然而,新建鄉村民宿已成為當前民宿發展的一個普遍現象,該現象值得我們深入反思。民宿發展過程中,我國應牢固樹立民宿不是新建的,而是通過藝術化和旅游化方式進行改造的新發展理念。因為民宿在本質上屬于共享經濟范疇,而不屬于產品經濟現象。民宿是基于空心村、小村變大村、農村空心戶等鄉村閑置資源,并通過藝術化和旅游化方式改造而來的。通過民宿的旅游化改造,城市居民可以開展新的旅游方式和旅游形態,而鄉村居民也會獲得新的資產性收益,使得鄉村文化得以傳承、鄉村風貌得以保護。因此,在旅游新發展階段,我國應站在統籌城鄉發展和促進鄉村振興等戰略高度,運用新的發展理念來認識鄉村民宿發展在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從而有效推動鄉村民宿的持續發展,構建城鄉旅游一體化的新發展格局。 精彩目錄 Ⅰ 總報告 1. 2021~2022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展望 Ⅱ 旅游新趨勢 2. 以新發展理念,構建旅游新發展格局 3. 全面深入推進旅游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思考 4. 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實踐探索與發展思考——以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為例 5. 我國旅游市場營銷趨勢:在逆境中探尋發展 6. 科技賦能中國旅游業創新發展的模式與趨勢 Ⅲ 區域新格局 7. 2022年冬奧會背景下京張冰雪旅游發展現狀與展望 8. 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的城市徒步發展條件與路徑研究——來自上海的實踐 9. 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閑旅游創新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 10. 博物館在促進城市旅游發展中的作用——以北京等地為例 Ⅳ 行業新動向 11. 2021~2022年我國旅行社行業的堅守與應變 12.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中國住宿業發展思考 13. 微度假時代旅游景區的機遇與挑戰 14. 從環球影城開園看主題公園之變 15. 社會型企業和共生共富模式的鄉村旅游經濟研究——機制探索與典型案例 16. 旅游上市公司視角下的行業發展趨勢 Ⅴ 三大市場與港澳臺旅游 17. 2021~2022年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分析與展望 18. 2020~2021年中國入境旅游發展分析與展望 19. 2020~2022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分析與展望 20. 2021~2022年香港旅游業發展分析與展望 21. 2021~2022年澳門旅游業發展分析與展望 22. 2020~2022年臺灣旅游業發展分析與展望 【中國旅游網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站所有,如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中國旅游網"并附帶本文鏈接,需確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原意;摘錄或轉載的第三方內容,不代表"中國旅游網"的觀點和立場,版權屬原媒體及作者,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系我們。 日前,包括途牛、同程旅行和攜程在內的上市OTA均披露了最新的股權結構,其中的變化包括,陪跑7年的弘毅資本退出途牛主要股東序列;華僑城連續9次減持同程旅行,套現超9億港元,目前正在醞釀減持所持同程旅行剩余股份;攜程擴股的同時,百度所持股份不斷被稀釋,持股比例不斷下降。投資方撤退的不止有OTA,也有酒店集團。雅高集團在多次拋售華住集團股份后,已經不再是華住集團的關聯方,退出董事會席位。?攝圖網途... 5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關于取消2021年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安排的公告》。公告表示,目前全球疫情仍處于高位,病毒還在不斷變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為切實保障廣大考生身體健康,經慎重研究決定,原定于2022年5月21日舉行的2021年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取消??忌呀患{的報名費予以退還,請各考區提高工作效率,妥善處理考生報名費退還事宜。文化和旅游部表示,此公告發布后,請各考區第一時間將考試安排... 疫情肆虐,旅游市場嚴重萎縮,有多少旅游公司裁員、倒閉,就有多少旅游人失去飯碗或被迫轉行。這兩年多來,旅游人究竟流失了多少?目前還沒有權威的數據披露。本期新旅界(LvJieMedia)將根據旅游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匯總50家新旅界重點關注的旅游上市公司員工數量變動情況,管中窺豹,為評估全行業的人員流失情況提供可信的數據參考。據新旅界(LvJieMedia)統計,截止2021年12月31日,50... 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幫扶作用,降低在京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政務服務局、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北京銀保監局、北京市財政局等5部門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微企業首次貸款貼息及擔保費用補助實施細則》,將對符合條件的、在貸款服務中心現場登記的中小微企業“首次貸款”,進行貼息或擔保費用補助支持。其中,對經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鐵路運輸等行業中小微企業,按照京政辦... 游客在位于北京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觀看展覽。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游客在海南省博物館里參觀“南溟奇甸”南海海洋文明陳列展。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攝大學生在淮陰師范學院的海棠樹下游玩拍照。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指出,我國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國際旅游等各類旅游產品應有盡有,青年走出去看世界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逐漸從“只在家門口轉轉”轉變為“哪里都能去逛逛”,新時代中國青... |
|